成语解释:
- 标枝,树梢之枝,比喻上古之世在上之君恬淡无为;野鹿,比喻在下之民放而自得。后指太古时代。
结构用法:- 标枝野鹿是一个联合式结构的成语。作宾语、定语;指太古时代
- 例:况欲以过门不入、日昃不食之世,反诸标枝野鹿,其不为西晋者几希? ◎清·魏源《默觚下·治篇二》
引经据典:- 《庄子·天地》:“至治之世,不尚贤,不使能,上如标枝,民如野鹿。”
单字详解:- 标(biāo):1.树木的末端,引申为表面的,非根本的:~本。治~不治本。 2. 记号:商~。路~。~记。~志。~尺。~语。 3. 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:~明。~题。~价。~榜(原为揭示、表明;后引申为宣扬、吹嘘)。 4. 给竞赛优胜者的奖品,亦指优胜:锦~。夺~。 5. 对一项工程或一批货物,依照一定的标准,提出价目,然后由竞争厂商选择,决定成交与否:投~。招~。 6. 准的(dì),榜样:目~。~领(杰出人物)。 7. 风度,格调:~格。 8. 中国清末陆军编制的名称,约相当于后来的一个团;亦用作计量军队的单位:一~人马。~下(a.总督、巡抚、提督等称归自己管辖的军队;b.下级武官对长官的自称)。
- 枝(zhī):1.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:树~。~干(gàn )。竹~。节外生~。~柯。~节(a.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;b.细碎的,不重要的)。 2. 量词,指杆形的:一~铅笔。 3. 古同“支”,支持,分支。
- 野(yě):1.郊外,村外:~外。~景。~游。~趣。~餐。~战。四~。郊~。 2. 界限,范围:分~。视~。 3. 指不当政的地位,与“朝(cháo )”相对:朝~。下~。在~。~史。 4. 不讲情理,没有礼貌:~蛮。粗~。 5. 巨大而非分的欲望:~心。 6. 不受约束:心玩儿~了。 7. 不是人工驯养或栽培的(动物或植物):~生。~兽。~味。~花。~菜。
- 鹿(lù):1.哺乳动物,四肢细长,尾短。雄鹿头上有树枝状的角。毛多为棕褐色,有的有花斑或条纹。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。种类很多,常见的有梅花鹿、水鹿、白唇鹿、马鹿等。 2. 方形的粮仓:“市无赤米,而囷~空虚。” 3. 粗,粗劣:~裘。~布。~床。 4. 姓。
英文翻译:Wild de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