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群聚一处。
指福荫及于子孙。
比喻人众从各处聚集。
像群蜂倾巢,如泉水涌流。形容一时并作。
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情思。同“风情月思”。
如群蜂聚集,似野猪奔突。比喻众人杂沓会合,横冲直撞。
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。同“蜂屯蚁聚”。
微风和畅,阳光明丽。同“风和日丽”。
指不受赏赐,辞去官职。
同“ 風飡水宿 ”。 元 无名氏 《合同文字》第三折:“生受了些風餐水宿,巴的到祖貫鄉閭。” 明 顾大典 《青衫记·兴遇蛮素》:“我老身與女兒行至此間,風餐水宿,受了多少辛苦,不覺又是 下邽 地方了。”
转移风气,改变习俗。 汉 王褒 《四子讲德论》:“夫樂者感人密深,而風移俗易。” 晋 常璩 《华阳国志·先贤士女总赞上》:“于是風移俗易,上下兹和。” 元 本 高明 《琵琶记·旌表》:“斯三人者,朕實嘉之。使四海億兆,皆能儀刑斯人,取法將來,風移俗易,教美化行, 唐 、 虞 、 三代 ,誠可追配。”
见“ 風流雲散 ”。
风流放浪。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六九回:“ 文嫂 便把怎的説念 林氏 ,誇奬老爹人品家道,怎樣結識官府,又怎的仗義疏財,風流博浪。”《警世通言·金明池吴清逢爱爱》:“那兒子卻是風流博浪的人,專要結識朋友,覓柳尋花。”
谓闻风而动,呼应迅速。 宋 邵博 《闻见後录》卷十五:“耆哲俊乂,野迄無遺。元惡大憝,去之不疑。無有遠邇,風從響應。”《明史·刘安传》:“内之君臣,習尚如此,則外而撫按守令之官,風從響應。”
风中住宿,水上吃饭。形容行旅的艰苦。 明 邵璨 《香囊记·题诗》:“烟波萬里誰爲伴,忘機數點白鷗閒,東西没牽絆,風宿水餐。”亦作“ 風宿水飡 ”。 明 梁辰鱼 《月儿高·纪情》套曲:“念芳卿心專意堅,儘他人海移山變,任飄流風宿水飡,料隨處姓揚名顯。” 明 张凤翼 《虎符记》第十四折:“如今抱你來風宿水飡,不道你提抱之年也歷盡人間行路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