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ìn
wén
📢
基本解释:
  1. 图章上或印迹上的文字。
  2. 盖有公章的文件。
详细解释:
  1. 图章上或印迹上的文字。

    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北出者,至 匈奴 庭,授单于印,改 汉 印文,去‘璽’曰‘章’。”《汉书·武帝纪》“数用五”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张晏 曰:“ 汉 据土德,土数五,故用五,谓印文也。若丞相曰‘丞相之印章’,诸卿及守相印文不足五字者,以‘之’足之。” 元 吾丘衍 《学古编·洗印法》:“不损印文,而清丽若新。” 茅盾 《子夜》四:“又仔细验看那印在党证上面的党部关防的印文。”

  2. 盖有公章的文件。

    《清会典事例·大理寺·会覈》:“凡应会三法司画题事件,刑部将稿面鈐盖司印,註明缘由……用印文移送法司衙门画题,限十日内亦用印文送回。”

单字详解:
  • 印(yìn)1.图章,戳记:~章。~玺。~记。~把子(亦喻政权)。  2. 痕迹:手~。指~。~子(a.痕迹;b.高利贷的一种,全称“~~钱”)。  3. 用油墨、染料之类把文字或图画留在纸、布、器皿等材料上:~刷。排~。~制。~发(fā)。  4. 彼此符合:~证。心心相~。  5. 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所留下的形象:~象。  6. 姓。  
  • 文(wén)1.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:灿若~锦。  2. 刺画花纹:~身。  3. 记录语言的符号:~字。~盲。以~害辞。  4.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:~凭。~艺。~体。~典。~苑。~献(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)。~采(a.文辞、文艺方面的才华;b.错杂艳丽的色彩)。  5.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:~化。~物。  6.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~。水~。  7. 旧时指礼节仪式:虚~。繁~缛节(过多的礼节仪式)。  8. 文华辞采,与“质”、“情”相对:~质彬彬。  9. 温和:~火。~静。~雅。  10. 指非军事的:~职。~治武功(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)。  11.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:~言。~白间杂。  12. 专指社会科学:~科。  13. 掩饰:~过饰非。  14. 量词,指旧时小铜钱:一~不名。  15. 姓。  
英文翻译:Sea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