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苔径临江竹,茅檐覆(fù)地花。
  • 苔径:长满青苔的小路。 :挨近,靠近。 :遮盖。
  • 长满青苔的小路边,仍旧是修竹临江,茅檐下的花木,依然是浓荫覆地。
  • 别来频甲子,倏(shū)忽又春华。
  • :多次。 甲子:甲为天干的首位,子为地支的首位。 倏忽:一作“归到”。 春华:即春花。
  • 离开草堂已经三年了,归来时正是春花正茂的时候。
  • (yǐ)杖看孤石,倾壶就浅沙。
  • 倚仗看孤石:晋谢安所居的地方,有石一柱,谢安常倚仗相对。杜甫在这句诗里说的即指此。 倾壶:指斟酒。 :浣花溪有沙。
  • 谢安常倚杖与孤石相望,我却在浣花溪浅沙地上倾壶独酌。
  • 远鸥浮水静,轻燕受风斜。
  • 欣赏那远处闲静浮于水面上的水鸥,观看那在微风中斜飞的燕子。
  • 世路虽多梗(gěng),吾生亦有涯。
  • :阻塞。 :穷尽。764年,杜甫已五十三岁。
  • 我今日虽回到了这地方,但不知以后又怎么样,现在蜀中多乱,世路梗阻,年纪这么大了,一个人的一生,也终会有尽头之日呀。
  • 此身醒复醉,乘兴即为家。
  • 乘兴:兴会所至的意思。
  • 来日既有限,所以不同不于愁中取乐,醒后有酒又饮个醉,兴之所至便是家了,得快乐时且快乐,何必计较能在这里住上多久呀。

  •   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      唐代宗广德二年(764)二月,严武再为成都尹蒹剑南节度使。三月杜甫由阆州复至成都草堂,便写了此诗。诗中反映了杜甫饱经忧患,备尝困顿之后,由于深感踪迹无常,往来不定之苦而产生自伤自解,随遇而安的思想。

    展开显示全文

    诗词荐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