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开显示全文
﹀
从字面上看,这首词全是白话,没什么难懂的地方。“亸”字似乎不大常见,但那是唐宋时代常用的字。这里是用“亸”字来形容花开很多压得枝条下垂的样子。
全词通俗易懂,感情显得直率。但其中不但包含着某种哲理,也包含着况蕙风所说的那种“郁勃久之,有不得已者出乎其中”的词人的固执。
“今年花事垂垂过,明岁花开应更亸”连用了两个“花”,口吻里充满了对花的喜爱和对春天的珍惜。一年之中只有一个春天,人的一生也只有一个花季。对花的热爱与珍惜也就是对人生的热爱与珍惜。凡是对人生爱之深,望之切的人,内心常常怀有一种恐惧感,深恐虚度了这只有一次的人生“看花终古少年多,只恐少年非属我。”
因此,在花季将尽之时才有了这样一副狂态“劝君莫厌尊罍大,醉倒且拚花底卧”。这种狂态,既不同于“会须一饮三百杯”的豪放之狂,也不同于“一日看尽洛城花”的浮躁之狂,倒有些近乎杜甫“且看欲尽花经眼,莫厌伤多酒入唇”的深悲隐痛之狂。为什么会这样,结尾两句作了解释“君看今日树头花,不是去年枝上朵。”这两句,令人联想到西方哲学家所说的,“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”。
展开显示全文
﹀
小院新凉,晚来顿觉罗衫薄。
深秋绝塞谁相忆,木叶萧萧。
似此星辰非昨夜,为谁风露立中宵。
相逢清露下,流影湿衣襟。
一畦春韭绿,十里稻花香。
握手西风泪不干,年来多在别离间。
谁家秋院无风入?何处秋窗无雨声?
好风凭借力,送我上青云。
只向从前悔薄情,凭仗丹青重省识,盈盈,一片伤心画不成。
伤心莫语,记那日旗亭,水嬉散尽,中酒阻风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