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口”:在500个最常用字中排第205位。 造字法为象形。基本汉字。
“口”异体字有:
叩
 
基本解释:
-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(亦称“嘴”):~腔。~才。~齿。~若悬河。
 - 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:瓶子~。
 -  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~。港~。
 - 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(多用作地名):古北~。喜峰~。
 -  破裂的地方:~子。
 
 

甲骨文
1/2
金文
1/2
战国文字

篆文
1/2
隶书

楷书
 
从甲骨文到楷书,都像人嘴张开的样子,据具体的实象造字。在六书中属于象形。
详细解释:
〈名词〉-  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人的口形。本义:口腔器官,嘴)
 -   同本义。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[mouth]
口,人所以言食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且夫口三五之门也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
口之为言达也。——《春秋·元命苞》
口者心之门户。——《鬼谷子·捭阖》
勺饮不入口七日。——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
下有蟾蜍,张口承之。—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卖炭得钱何所营?身上衣裳口中食。——白居易《卖炭翁》又如:口腹(指饮食);口分(口福);口滑(指吃东西失去控制;说话不谨慎);口辅(面颊。辅:颊);口眼弗闭(放心不下;死不瞑目);口里摆菜碟儿(比喻嘴上说得很好,但无实惠) -   出入通过的地方 [passage]
山有小口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由接官亭至城门口。——《广东军务记》
俱会大通口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彭蠡之口有 石钟山焉。—— 宋·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又如:井口;矿井口;火山口 -   [population]
百亩之田,勿夺其时,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。——清· 洪亮吉《治平篇》 -   又
视高曾祖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。 -   又
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。又如:口赋(古时按人口征收的赋税);口合不敷(口粮不够,难以度日);口井(计口分田,实行井田制) -   言语 [words]。如:口声(议论;舆论;口实;话柄);口重(言语太重,使人难以接受)
 -   口才[eloquence]
王有女陵,慧有口。——《汉书·淮南王刘安传》又如:口沸(说话滔滔不绝,如水之沸腾);口困(说破了嘴);口稳(说话谨慎);口拙(不善言语);口卞(口才;能言善辩)口坠天花(比喻说话有声有色,非常动听) -   指牲口的年龄 [age]。如:口小(牲口年龄小);口硬(指牲口年龄较小,较壮的)
 -   关口。指长城的关口 [pass]。如:口外(长城以北的地区。亦指关外);口内(泛指长城以内的地区)
 -   [口]∶性质相同或相近单位的管理系统 [departments]。如:归口;农林口;丝毛织品的生产单位应归轻纺口儿管理
 -   通商码头,港口 [port]。如:五口通商;口澳(港口)
 -   刃,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[edge]
刀口不捲。——《水浒传》 -   边、沿、圈,物的外缘或边界、常成弯形或圆形 [rim]。如:碗口;杯口
 
〈形容词〉-  口头的。嘴说的,说话的,非书写的 [oral]。如:口词(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);口谈(口头禅;冠冕堂皇的话);口论(口头论说);口对(口头回答)
 
〈量词〉-   用于某些物品、家畜及人等
发炮数口。——《广东军务记》又如:三口之家;一口井;二口猪;一口钢刀
 
 
常用词组:
- 口岸 kǒuàn
(1) [port]∶对外通商的港口,也泛指两国边境设立的过境或贸易的地点
通商口岸
(2) [embankment]∶堤岸
邻省水涨,洪泽湖倒灌,上段口岸冲决,我可有什么法子呢?——《儿女英雄传》 -  口碑 kǒubēi
(1) [public praise]∶指人们口头上的赞颂
(2) [opinions]∶泛指众人的议论;群众的口头传说
百年后,口碑已没,而著作常存
(3) [oral idiom]∶亦指社会上流传的口头熟语
口碑流传 -  口北 Kǒuběi
[outside the Great Wall] 长城以北的地方,主要指张家口以北的河北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。也叫“口外” -  口不应心 kǒubùyìngxīn
[words not agreeing with the heart] 嘴里说的不相应于心中想的
俺娘好口不应心也呵!——元· 王实甫《西厢记·夫人停婚》
官人,你昨夜恁般说了,却又口不应心,做下那事!——《醒世恒言》 -  口才 kǒucái
[eloquence] 说话的才能技巧
他很有口才 -  口称 kǒuchēng
[claim] 嘴上说 -  口吃 kǒuchī
[stutter,stammer] 说话时字音不断重复或词句时时中断 -  口齿 kǒuchǐ
(1) [mouth and tooth]∶口和齿
口齿咽喉药
(2) [enunciation]∶指歌唱、说话、读书时的发音吐字
口齿清楚
(3) [oral expressiveness]∶口头表达能力
口齿厉害多了
(4) [ability to speak]∶说话的本领技巧
口齿伶俐
(5) [age]∶牲口的年龄
此牛口齿六年,售价500元 -  口臭 kǒuchòu
[halitosis;ozostomia;saburra] 一种口腔疾病,症状为口里发出难闻的气味。主要由龋齿、齿槽化脓,慢性口炎引起 -  口传 kǒuchuán
(1) [tradition]∶把见闻、意见、信仰和习俗通过口说授下去的过程
(2) [oral instruction]∶通过口述来传授 -  口疮 kǒuchuāng
[aphtha] 口腔粘膜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之小溃疡面或口角处的糜烂 -  口淡 kǒudàn
[tastelessness] 指口内有淡而无味的感觉。多属脾胃虚。治宜以健脾、益气为主 -  口袋 kǒudài
(1) [pocket]∶缝在衣服上用以装东西的袋形部分
裤口袋
(2) [bag;sack]∶一种装物用具,一般用布、皮做成
(3) [ring of encirclement]∶比喻类似口袋的包围圈
口袋阵 -  口调 kǒudiào
[tone] 〈方〉∶语调;口气 -  口耳相传 kǒuěrxiāngchuán
[pass from mouth to mouth] 指口头传授 -  口风 kǒufēng
(1) [underlying meaning;ones intention or view as revealed in what one says]∶谈话中流露出自己的意思 
(2) [tone]∶口气,口吻
俏皮口风 -  口锋 kǒufēng
[manner in speech] 指说话的气势
口锋凌厉 -  口服 kǒufú
(1) [profess to be convinced]∶口头上表示信服或佩服
口服心不服
(2) [take orally;by mouth]∶把药吃下去
不得口服 -  口福 kǒufú
(1) [the luck to get sth. very nice to eat]∶指一个人能吃到好食物的福气
(2) [the enjoyment of good foods]∶饮食的享受
一个讲究口福的人
(3) [lifetime]∶指人的寿命
我不迷信世俗折口福的话 -  口辅 kǒufǔ
[corner of the mouth] 面颊的下部,也指嘴边
口辅微展 -  口腹 kǒufù
[food] 指饮食
口腹之欲 -  口感 kǒugǎn
[taste] 食物吃到嘴里时的感觉
这种面条吃起来口感好,营养也较丰富 -  口供 kǒugòng
[affidavit;confession] 受审者口头陈述的供词 -  口垢 kǒugòu
[sordes] 持续低热的消耗性疾病中聚集在齿、唇上的痂 -  口过 kǒuguò
[stumble] 由失言造成的过错 -  口号 kǒuhào
(1) [ode;chant]
(2) 古诗标题用语。表示随口吟成,和“口占”相似。如:《风雨口号》、《口号吴王美人半醉》等
(3) 颂诗的一种。多指献给皇帝的颂诗
献口号
(4) [doggerel;jingle;adage]∶指打油诗、顺口溜或俗谚之类
不是有口号吗:“不吃三年苦,难得万年福”
(5) [password]∶口令,口头暗号
军中有夜间口号
(6) [slogan; watchword]∶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
成天喊口号 -  口红 kǒuhóng
[lipstick] 涂抹嘴唇使之红艳的化妆品 -  口惠 kǒuhuì
[empty promise;lip service] 口头上答应给人好处,却并不兑现
口惠而实不至,怨菑及其身。——《礼记·表记》 -  口技 kǒujì
[vocal mimicry] 杂技的一种,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 -  口角 kǒujiǎo
(1) [corner of the mouth] 嘴边
口角流涎
(2) 另见 kǒujué -  口角春风 kǒujiǎo-chūnfēng
[praise by word of mouth;say a good word for another] 口角言语之间,可以像春风吹拂万物而助其生长。比喻替人美言,成就好事 -  口角生风 kǒujiǎo-shēngfēng
[fluent] 形容说话流畅利落
这种语言艺术要求演员唱得字正腔圆,说得口角生风 -  口紧 kǒujǐn
[closemouthed;tight-lipped;secretive] 说话小心谨慎;不随便透露情况或应允别人
一个口紧的私人秘书 -  口径 kǒujìng
(1) [caliber]∶枪、炮管的内直径。线膛武器指两条相对阳线间的距离
(2) [aperture;bore]∶管子的内径(如皮下注射针头或炮管的)
(3) [diameter of opening]∶器物圆口的直径
天文台装有口径130毫米折射望远镜,供人们观察星空
(4) [requirement;specification;line of action]∶比喻对问题的看法或处理问题的原则
统一口径 -  口诀 kǒujué
[mnemonic rhyme;a pithy formula(often in rhymes)] 原指道家传授道术时的秘语,后多指根据事物内容要点编成的便于记诵的语句
珠算口诀 -  口角 kǒujué
[quarrel;bicker;wrangle] 争吵
两人口角 -  口渴 kǒukě
[thirsty] 口干想喝水
我感到口渴 -  口口声声 kǒukǒu-shēngshēng
[say again and again;keep on saying glibly announce] 形容言谈再三重复
他口口声声说他是上海人 -  口口相传 kǒukǒu-xiāngchuán
[from mouth to mouth] 一传十,十传百,口头上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 -  口苦 kǒukǔ
[bitter taste] 指口内常有苦味的感觉。属实热症。多因肝胆有热,胆气蒸腾而致。《伤寒论》:“少阳之为病,口苦,咽干,目眩也”。《灵枢·四时气》:“胆液泄则口苦”。宜分实热虚热论治 -  口快 kǒukuài
[quick and thoughtless in speech] 说话轻率,欠考虑
心直口快 -  口里 kǒulǐ
[south of the Great Wall] 长城以内的地方
口里人 -  口粮 kǒuliáng
[provisions;grain ration] 泛指食粮 -  口令 kǒulìng
(1) [password;watchword]∶在看不清的时候识别敌我的口头暗号
(2) [word of command;code word]∶战斗、练兵或做体操时以简短术语下达的口头命令
中间夹着有人喊口令 -  口络 kǒuluò
[muzzle] 系在动物嘴上的带子或罩在嘴上的口罩,用它防止动物吃东西和咬人 -  口蜜腹剑 kǒumì-fùjiàn
[the kiss of death;honey-mouthed and dagger-hearted] 口中说话极亲切,心计多端图谋害人 -  口沫 kǒumò
[spittle] 唾沫
口沫飞溅 -  口气 kǒuqì
(1) [the way one speaks;manner of speaking]∶说话中所带的感情色彩
他说话总是一副温和的口气
(2) [tone;note]∶说话时人的精神状态和气势
说话口气大不见得就有理
(3) [what is actually implied;implication]∶蕴含在语言形式中的意思
听口气局长不同意这么干,咱就别去碰钉子了 -  口器 kǒuqì
[trophi;mouthpart] 节肢动物口两侧的器官,有摄取食物及感觉等作用 -  口钳 kǒuqián
[brank] 从前用来惩罚泼妇的一种刑具,它有一个套在头上的铁框和一个插入嘴内的金属嚼子 
 
英文翻译:
classifier for bites or mouthfuls; mouth; classifier for things with mouths (people, domestic animals, cannons, wells etc)
“口”字组词:
包含“口”字的成语:
相关谜语:
谜底为“口”的字谜语有:
- 
点心
(打一字)
 
- 
此图边缘即国界
(打一字)
 
- 
登门求教
(打一字)
 
- 
点心
(打一字)
 
- 
东西南北燕分飞
(打一字)
 
- 
个个参加团员知识问答
(打一字)
 
- 
力难加
(打一字)
 
- 
十载念书苦,直上金榜题
(打一字)
 
- 
酸甜苦辣各味俱备
(打一字)
 
- 
唐虞有,尧舜无;商周有,汤武无;古文有,今文无。
(打一字)
 
- 
甜咸苦辣,各味俱全
(打一字)
 
- 
无丁不可,独力难加
(打一字)
 
- 
一夜成名
(打一字)
 
- 
蝇营狗苟达七载
(打一字)
 
- 
钻研知识四处看
(打一字)
 
- 
甜咸苦辣,各味俱备
(打一字)
 
- 
合格商品店中有,伪劣假货市场无
(打一字)
 
- 
其中合格品只占八成
(打一字)
 
- 
加一横在天上加两横在脸上
(打一字)
 
- 
国有家没有,回有去没有
(打一字)
 
书法展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