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字始见于篆文。篆文从辵、孙声,隶书、楷书同。字从「辵」为义符,表示与行动有关(逃避、逃遁是一种行动);从「孙」为声符,不兼义,依《说文》,「孙」字本义为「子之子曰孙」,此义与「逊」无关,因此不兼义。不过,如果把「孙」声看成是「巽」声的假借,那就可以有兼义功能,依《说文》,「巽」字文献多用为「辞让、谦恭」义,与「逊」字之「退让」、「谦恭义」有关,因此可以有兼义功能。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兼会意。